古宁头战史馆
古宁头战史馆兴建于公元1984年,原本隶属于古宁头三营区之一,经国军释出之后由金门公园公里处整修管理,馆内主要陈列十二副大型油画,介绍古宁头大战的经过,另有陈列武器与作战文件,户外展示有当年称为金门之熊的M5A1战车,以及带小帽,穿草鞋的勇士塑像。
擎天厅
炮战期间,金门地处前线,战火猛烈,因此许多军事设备都地下化,当时为了战时军用储水,于太武山麓兴建擎天水库,在太武山内开凿坑道保护水库设备并建造地下储水池,目前保有蓄水池出水管道供参观,还设有影片播放解析水库与水厂的运作。
翟山坑道
公元1961年动工的翟山坑道位于古岗湖东南方,靠海,因此坑道分为地下通道及水道两部份,坑道总长101米、宽6米、高3.5米,水道总长357米,宽11.5米,高8米,呈A字型,可容纳42艘水道小艇进出、回转,兴建目地是为了保护大、小金门军事物资运输路线不受到炮火攻击而中断。厚重的石壁,宽广的坑道,当时共动员36万余人次,才造出这绝美的花岗岩坑道。水道水面平静光滑,映着坑道倒影形成巨大的立体空间,气势使人震慑。
太武山
太武山,海拔253米,为金门最高的山,登上山顶可鸟瞰金门田野风光,沿着玉章路,一路往西可游览太武山各个著名景点,沿途有风动石顽石点头;金门第一名剎海印寺;以花岗石刻凿的金门地标毋忘在莒勒石;斗门登山古道;延平郡王观兵弈棋处;金门三大古塔倒影塔等。爬上登山步道一游太武山美景,绝对不虚此行。
陈景兰洋楼
陈景兰洋楼为金门现存最大的洋楼,一共两层,前后每层各有七座拱门,左右每层则是九座拱门,占地1590平方米,为陈景兰所建。陈景兰为金门成功村人,全村以海为生,童年至后沙亲戚家读书后,认到读书的重要性,并经商致富,1917年回乡建校办学,洋楼几乎给学校使用,还曾作为军医院,经过修复重建后开放内部并且展示洋楼历史及整建过程。
碧山聚落
碧山位于金门本岛东北角的闽南传统聚落,拥有丰富人文历史与特色建筑,最有名的是以艺术、环保及色彩来妆点出的新风貌,适合慢慢走且欣赏这个充满历史人文的小聚落!碧山聚落的居民也在自家外墙彩绘,融入金门特色及文创,搭配军中乐园场景陈清吉洋楼,显出特色。
慈湖
慈湖位于金门岛西北方沿海弧线,因战略位置设提。慈湖变成内陆人造湖后,湖内洼地的潮间带蕴育了湿地生态,提供野生鸟类栖息与觅食的地方,又因为金门西北海岸正好处于侯鸟迁徒的路线上,使慈湖周遭栖息着高达200多种鸟类,数量以鸬鹚最多。尤其是冬季时,每当日落时分群鸟归巢,鸟类一群群呈人字型排列飞行,可站在慈堤上以最佳视野欣赏这令人惊艳的奇景。
总兵署
总兵署于清朝康熙19年(公元1680年)设立,总兵署内部格局为四进二廊式的合院建筑,从外至内依序为头门,三开间的宽度显出官衙的庄严;二进为大堂,总兵办公的厅堂;经过穿堂,三进是内署,总兵行政议事的地方,四进则是总兵的内宅。经过修缮后的总兵署保持原有古色古香的装潢,又增添蜡像摆饰彷佛古时情境再现,令人有身入其境之感。
莒光楼
莒光楼兴建于公元1952年,形式为模仿北京紫禁城角度,底下两层为基座,顶楼为塔楼,地势高可远眺四面,西北方邻莒光湖,东边微丰莲山,西方与厦门隔海相望,俯视可一览城镇全貌,莒光楼是为当时战争需要所建,可以说是战地精神的象征。
水头聚落
位于金城镇西南方的水头,依山而建,分有顶界、聚落以黄氏为最大家,邻近水头码头,是旧时金门厦门的贸易中心,也因此当地有许多人从事走船经商,这些侨民返乡后,在水头兴建了大量的洋楼群,使得水头聚落充满了闽南古厝与异国洋楼,有水头富,无水头厝这句介绍水头的开场白,道出水头聚落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著名的有黄氏宗族兴建的黄氏大宗祠、黄济古厝、顶界等闽南传统建筑,以及洋楼得月楼、金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