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糕
举凡到澎湖旅游的观光客,几乎都会携带一盒著名的黑糖糕回家,在澎湖,黑糖糕和一般人所谓发糕(粿)相似,最早常见用于祭拜祖先或红白祭典,据说黑糖口味的发糕(粿)做法,早期是由日本冲绳县(琉球群岛)的糕饼师傅利用澎湖原有米发糕改良而成。冲绳的黑糖是该地经济产业,以黑糖制成的周边产品种类相当多。由于澎湖在日治时期有部分冲绳人到澎湖定居做生意,其中开设糕饼店的冲绳糕饼师傅将原本澎湖当地制作的米发糕(粿)改良成现今的黑糖糕,并指导颜姓和陈姓两位澎湖在地的糕饼师傅,后续并演变成为世代或师授传承至今。当时黑糖糕多半应寺庙或红白祭典的需求,以预定方式由糕饼店秤斤论两制作贩卖。由于吃过的人都觉得口味不错,加上澎湖观光产业发展后,官方和民间大力推广,让许多具有澎湖在地特色风味的小吃美食成为知名的伴手礼,其中以黑糖糕的特殊口感和风味获得业者和地方各界的推荐宣传,才逐渐地打响黑糖糕名号。随着黑糖糕知名度愈来愈高、市场需求愈来愈大,直接或间接让松软、不黏牙且低糖等特殊风味的黑糖糕生产大增,澎湖当地糕饼店也纷纷自行研发制作并自创品牌加强精美包装,使得澎湖黑糖糕犹如百家 齐鸣、百花齐放一般,目前已成为澎湖旅游最夯的伴手礼。由于澎湖糕饼业者制作黑糖糕强调不添加防腐剂,因而缩短尝味期限,所以店家会视实际销售状况和季节改变产量,旅游旺季多作一些,淡季少作一些。目前多数店家,已经提供送货到机场服务或者宅配服务,让黑糖糕的通路更加完善,消费者亦可品尝到新鲜可口的澎湖黑糖糕。
丁香鱼干
每年农历3月,已经成熟的母丁香鱼会洄游到藻类众多及珊瑚礁浅坪宽广的澎湖北海产卵、孵化、成长,因此每年5~9月是丁香鱼的盛产期,除为渔民带来不少收益外,也让丁香鱼成为澎湖特产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澎湖每年国历5月实施丁香鱼禁捕期,落实渔业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的政策,值得各界肯定。
澎湖夏夜捕捞丁香鱼的渔船,作业时间往往要一整晚,为了确保鱼的鲜度,渔民会在船上设灶,将捕捞上船的丁香鱼汆烫煮熟后,再以竹篮分盛置凉的方式处理和保鲜,清晨回港卸下渔获后,或直接贩售或集中利用阳光晒干,加工包装后便成了澎湖的特产─丁香鱼干。
丁香鱼可区分为:寸丁(约3cm长)、中丁(约5cm)、大丁(约7cm),丁香鱼富含钙质,不论佐汤、酥炸、盐蒸或葱爆快炒等,都令人垂涎三尺。丁香鱼大多被加工制作成鱼干熟食以利保存,多数餐厅都会提供丁香炒花生作为开胃菜。
澎湖面线
澎湖手工面线传承,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其中以马公西卫产能较大,相对地较为有名。但由于传统手工面线制作过程繁琐,如今大多改良以半机器、半手工方式制作,并利用澎湖的海风和阳光自然晾晒风干,且适时调整控制湿度,因此特别有Q度,品尝起来充满渔村风味。
传统手工面线制作需要少雨和多风两项客观的因素搭配,也就是天气须有阳光气温高,此外,略带有盐分的微弱西南风或微弱东北季风,也是澎湖面线制作重要的环节。由于晴朗的天气可以让面线有充足的阳光晾晒,而微弱的西南风和微弱东北风加上人工的受光面调整,才能让面线内外均匀风干,不会过度干燥。
澎湖面线的手工制作过程相当繁琐,往往必须经历廿六个步骤、超过十二个小时才能拉出一条条口感带劲的雪白面线,相当费时费工,且每个步骤环环相扣,时间力道、湿度控制等拿捏全凭经验,想做好可得练上好几年。
干贝酱
澎湖干贝酱是许多游客都会考虑多带几罐回家自用和馈赠的澎湖风味伴手礼!强烈的重口味让它有了更多的吃法。干贝酱的原料主要以丁香、虾米为素材,加上干贝粒干品、辣椒(依每家业者添加副佐料后口感口味各有特色),拌炒而成,和XO酱不同的是,XO酱使用的是干贝丝,澎湖的丁香干贝酱使用的整颗干贝粒,所以品尝起来特别有嚼劲。
澎湖的丁香干贝酱制作完成后再以真空包装,可置放半年,用来和蔬菜、海鲜拌炒,亦可拌面、拌饭,是一道绝佳的配料。
冬瓜糕
到澎湖旅游,除了黑糖糕、咸饼、花生酥、海苔酥等名产外,还有一种糕点冬瓜糕,也是不能错过的伴手礼,冬瓜糕造型近似太阳饼但比较厚实,内馅松软,清淡爽口,外皮层层酥脆,甜而不腻,一口咬下齿颊留香。在澎湖它甚至取代了传统月饼的角色,成为中秋节送礼自用的最佳选择。
冬瓜糕制作方法讲究,100公斤的冬瓜才能熬出7公斤的内馅,而且减少糖分使用,吃起来甜而不腻、饼皮酥软不硬,也很有健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