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算长的一辈子,每个人的选择都很不同。有人恪守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但也有人立志打破窠臼,就是要走出别人眼中的反骨人生。
即便已经在媒体与兽医界颇有名气,但进到鲜乳坊位于新北泰山的开放式办公室里面,所有的同事就像是在家工作一般,而被大家称为阿嘉的龚建嘉,相较起创办人的身份,更像是个长不大的学长,穿着室内鞋捧着碗,在公司里边吃边聊公事。
对于生活中的大小事,他其实平易近人而没有距离,但只要谈起牛只健康与动物福利,再加上台湾混乱的乳品标示与刻意被模糊的品项分类,他就会瞬间燃起兽医魂,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理解一切的不合理。
小额募资,成立畜牧公司
这就是龚建嘉,2015年,因为受够了传统酪农只能受控于大型食品公司的限制,决定以自身专业及小额募资的方式,成功打造鲜乳坊品牌的创办人之一。说起鲜乳这档事,其实更应该从他每天的工作谈起。
看在算是相当年轻的巡回出诊大型动物医师,兽医阿嘉坦言自己最受不了的,其实是每天只能重复这种深入浅出的状态下,而不能从最源头的状态开始改善。
所谓的深入,其实就是他每天与牛只的真实互动。阿嘉说:因为我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会与牛朝夕相处,所以除了看诊跟互动时很容易被牛踢之外,还要把手伸进牛的肛门里面触诊、接生、或是开刀,说真的这些事情不是多数人想经历的事情。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阿嘉才更能理解牛奶这门浅出的学问。
挤乳收集及保存这一连串的事情,其实相较起来相对单纯,但对一般人而言,大家却在意这部分更胜过牛只是否健康。因为体认到这样的事实,所以阿嘉在四年多前以小额募资的方式,成立了鲜乳坊这个品牌,更精准的说法是一个公平健康的鲜乳交易平台。
拿到钱,阿嘉不成立乳品公司,而是畜牧公司,用全台最高的收购价与酪农合作,百分百把资源放进牧场与配送端,这就是他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但所谓的公平健康交易平台,除了需要健全的商业模式之外,最大的重点还是出在酪农本身对于鲜乳的坚持与想法。所以我有几个最想改变的状态,但首先就是单一牧场这件事。
坚持单一牧场,注重牛只健康
提到鲜乳,阿嘉坦言这看似简单的白色液体,却有着永远研究不完的学问,但以目前的研究状态来说,影响鲜乳风味的最重要关键就是体细胞数量与乳脂肪,乳脂肪甚至是生乳收购的计价标准。而影响这两种数值的最大因素,就是牛只的饲养方式及健康程度。单一牧场 ¹之所以成为阿嘉的第一个重点,因为这样才是确认牛只状态的最完整状态,也成为优质鲜乳品质的最大关键。
每个人都问我,哪个牌子的牛奶好,我总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几乎所有大品牌的鲜乳产品都是全面收集所有农场的生乳之后再去混合跟调整,所以你会喝到好的部分,当然也有没那么好的部分,最大的问题不是酪农,而是后端的混合跟调整。阿嘉无奈地说。
全台有超过五百个牧场,而阿嘉坦言自己至少去过三百个以上,刚开始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本质上是兽医,所以最了解的还是牛只的健康而非鲜乳的品质与风味。我只是想让动物健康舒适,没想到身体好了之后鲜乳的品质也大幅提升。
健康两个字说来简单,却必须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于目前为止合作的丰乐、嘉明、幸运儿与许庆良四个成功牧场范例来说,阿嘉归纳出几个重要的因素:除了愿意注意牛只的健康与合理的空间之外,台湾主要的酪农区,都集中在云林跟彰化,首先光是购地成本而言,即使每一坪成本大约是2000 元,但光是要优化牛只生活空间与健康的软垫就要3 倍价钱,还需要定期更换,所以成本自然是最重要的考量。
比起市占率,更在乎公平回馈酪农
即使得到最佳的乳源,鲜乳坊的后端还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这对阿嘉来说依旧重要,但他唯一不急着改变的,就是规模与市占率。说真的,我反而比较在意每年盈余的一成,都要回给酪农,因为最辛苦的人是他们。而有关市占率跟规模这部分,我知道没人不在意,但以我们的产量跟价位而言,的确还是只能偏向顶级市场。
虽然以产能与价位而言未必能普及,但阿嘉还是乐意不厌其烦地跟大家介绍与解释,也开始推出由优质鲜乳制作而成的产品,或是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兼具健康与风味的顶级乳制品。
像现在,我们就推了纯鲜乳玻尿酸PLUS优格饮,只有鲜乳跟专利菌种,其他通通没有添加,依旧是走简单天然路线。而且此菌种是来自母乳分离,制程中可自然发酵生成玻尿酸,且在模拟胃酸、胆盐环境中24小时仍可持续生成。另外,鲜乳坊现在也是台北米其林指南2019首选乳制品伙伴,这对阿嘉而言也是一种最好的鼓励。
所以无论是鲜乳坊这个品牌与平台,或是未来还有其他的竞争者加入,阿嘉都是以很正面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但我要强调一件事,鲜乳坊追求的不是在地小农而是好农,大或小不是我选择的标准。
对于未来,阿嘉还是想要在动物福利与酪农能见度这两件事上努力,即使从兽医身份兼任鲜乳坊创办人,他最在意的事情依旧不是生意本质,而是让人与动物的关系能更加和谐。
注:
¹大厂因为鲜奶的需求量大,会向数家牧场收购生乳。然而,因为各个牧场的生乳混在一起,其中一家出现问题很难追踪到底是谁应该负责,又或许必须整车倒掉。单一牧场让消费者可以追溯源头,了解自己喝到的鲜奶来自哪个牧场,也是是一种生产履历的概念。
从不喝鲜奶到共同创办鲜乳坊:郭哲佑用破坏式创新,打造独一无二的鲜奶品牌
你喝过鲜乳坊的鲜奶吗?这个以群众募资起家的团队,强调提供成分无调整鲜奶和产地直送,去年在FlyingV集资总额累计超过608 万元;今年更发起嘉明牧场认养计画,集资门槛达13万瓶预购量,并在年底时进驻全台的全家便利商店开卖。
鲜乳坊的共同创办人郭哲佑,总是穿着球鞋、T恤活像个大男孩的模样,令人想不到的是,每次出场总是随身带自家鲜奶的他,其实自大学开始便莫名得到乳糖不耐症,而不太能喝鲜奶。
然而他与团队凭着对酪农产业的关心,和创业的热情,让鲜乳坊在一次群众募资的计画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台湾首个藉由群众募资成立的鲜乳品牌。
从一般创业跨到社会企业
虽然今年才26岁,但郭哲佑早在鲜乳坊之前,已有多次的创业经验,高中时便开始经营网拍,大学时则因玩线上游戏,而开始操作虚拟宝物的买卖,他表示:当时状况好的时候,月收入最高有十万元。然而,一次投资失误,让他严重亏本,也暂缓创业脚步。
当时他正好在学校修一门社会企业的课程,老师带着那堂课的学生们一起去云南做偏乡服务,那件事对我来说改变意义非常深,郭哲佑感性地说,去了才发现云南的状况比台湾差很多,但是却有更活跃的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
他形容自己回来后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大量修跟社会企业相关的课程,不再只关注如何赚钱,而是希望兼顾做好事。大学毕业后郭哲佑先后参与了两家社会企业的创办,一家是17support(社企一起帮) ,另一家则是鲜乳坊。
布局非典型通路鲜乳坊走破坏式创新
谈起自己的个性,郭哲佑自认从小就是比较叛逆的学生,总是喜欢挑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来做,因为他认为这样才能学到一些别人学不到的东西。这项特质也反映在他与另外两位伙伴龚建嘉、林晓湾所共同创办的鲜乳坊上面。
他以破坏式创新来形容鲜乳坊的商业模式,举例而言,一般的鲜奶品牌用冷藏车运送鲜奶,我们却是机车加上工研院专利保冷技术;一般的贩售方式在实体店面,我们却是藉由网路。
鲜乳坊目前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团队历经无数次的碰撞和跌倒才摸索出来的。郭哲佑进一步说明,鲜乳坊的商业模式其实经历过许多改变:第一阶段,以B2C(企业直接与消费者交易)为主,但后来团队发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没有预期的高,再加上运费高昂导致成本提高,因此在第二阶段,改以B2B(企业直接与企业交易)为主,团队选择与非典型通路合作,例如补习班、药局、健身房、文具店等,这些原本消费者不会想到可以买到鲜奶的地方。
非典型通路的店家会更愿意帮你跟消费者解释产品背后的价值,而且在那里是没有竞品的,不会同时3、4家鲜乳一起卖,消费者更能因为品牌理念而长期且稳定的支持他解释。而今年年底与全家便利超商的合作,则是开始回到B2C的尝试。
郭哲佑表示,目前鲜乳坊在B2C的营收占总金额的20%,B2B则占80%;而其中非典型占约60%,典型通路则占40%。目前合作的厂商有600间,有高达400间属于非典型。
运用群众募资与奶粉一同改变世界
消费有可能改变世界吗?对于短短2年内,已发起2次群众募资(以下简称群募)的鲜乳坊来说,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藉由2次群募,团队由原本的成员3人壮大到目前的28人,已经合作过2个优良的小农牧场,培育2名大动物兽医师,并拥有超过2万5千名订户。
鲜乳坊在脸书上把支持者称为奶粉,而郭哲佑认为,来自群募的奶粉大多是出于情感认同而支持。因此鲜乳坊团队也把他们塑造成伙伴的角色,在推出新产品前都会询问奶粉的意见,也会特别为他们举办私密型的活动,让奶粉能够一起陪着团队成长。
当鲜乳遇上台湾宅配乱象
今年12月底,鲜乳坊开始进入全家开卖小瓶装鲜奶,让消费者更容易取得好品质鲜奶。然而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团队也经历过不少挑战。
郭哲佑坦言,第一个挑战就是台湾的物流环境相对不够完善。他举例,今年11月由媒体揭发的台湾宅配乱象,就指出低温宅配不见得全程低温这个业界问题。因此当团队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时,就会比较担心温度控管的品质。目前他们已在台北、台南与高雄找到合适的物流单位,也与工研院合作冷藏物流技术,把关物流运送的温度变化。
即便已经有过许多创业经验,郭哲佑仍认为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鲜乳坊今年参与了社企流iLab育成计画。他认为社企流根据创业家的需求,量身打造个人化的课程,是他觉得收获最大的地方;同时,在其他创业较前段的团队中,看到自己刚创业时充满热情的样子,令他回想起创业的初衷。
不只是小农,更是好农
谈起鲜乳坊的下一步,郭哲佑满怀希望地说,近程是与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贩售,中程则是第三个牧场的扩张与副产品的开发,至于远程,则是希望带动酪农产业的前进。投入鲜乳坊的一年半中,他表示很庆幸看到生乳收购价提升,以及更多酪农跳出来自创品牌,以前全联只有5至6个(鲜奶)品牌,现在有十几个。
他认为这个现象显示,台湾社会对于小农的接受度提高了,但也认为鲜乳坊想推广的不只是小农,更是好农,例如以乳牛兽医专业协助酪农把关鲜乳品质,同时培育更多的兽医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