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房里溪与大安溪的河道并无明显区分,义渡碑基本上溪水流至鲤鱼潭后,西北经由房里庄海岸而入海称为房里溪,西南而注入大安港者则称之为大安溪,但每遇骤雨,房里溪与大安溪动辄泛滥,下游往往水势乱窜,两溪河面交错,广达十里,行人渡河非常困难,常有地方土豪劣绅雇人驾舟摆渡,借故勒索高额运费,行旅如不照给,甚至以暴力剥掠,一般百姓身以为苦。
道光十七年,当时的淡水厅同知娄云,为革除这些弊端,便出面邀集当地士绅捐助义渡基金,购置义田,再以义田每年租息支付义渡费用,一口气在各河川渡口设置六处义渡。此举不但解决行人渡河问题,对发展地方交通及促进垦殖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义渡碑碑文上横书淡水分府娄示,中间直书房里溪官义渡,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设义渡,由官给发工食,往来行人随到随渡,不准需索分文,如违鸣官严办。左款加府衔淡水分府山阴娄云建立。
义渡碑初时立在房里溪畔,随着交通日渐发达,义渡需求日减,义渡碑一度失踪,现已被寻回,立于顺天宫前义渡亭,供后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