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清水岩又称祖师庙,在清乾隆年(年)建立。主祀的清水祖师陈昭应是福建安溪移民从故乡请来,共有尊,其中以蓬莱祖师最灵,也就是所称的落鼻祖师。相传天灾地变时,祖师的鼻子就会自行掉下来,警告信徒,一直到灾变过去,才又会自行回复。祖师庙历史悠,久在前殿中门前,有一对粗壮的龙柱;而两侧的山墙,有世纪末、世纪初的砖凋图桉,是庙中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品。此外,在樑架、石壁、龙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的帝号年代,都是浑厚朴拙的作品,所以祖师庙曾被称为表现清代中期最具特色和艺术水准的台湾庙宇。此庙在日治时代,曾设洲立二中,即今成功中学之前身。
水岩位於康定路与长沙路街交叉口,主祀清水祖师,故有人称为清水岩或清水岩,也有人称它为祖师庙。清水祖师,台湾民间习惯称祂祖师公、乌(黑)面祖师、蓬莱祖师、落鼻祖师等等称呼不一。
清水祖师为北宋人,生於福建省,俗家名传说不一,有陈昭、陈应、陈昭应。自幼习佛悟道,曾在蓬莱山的山岩构筑一间小精舍修行,由於岩洞内之的水清澈冷冽,精舍被称为清水岩(岩),此为清水祖师名称的由来。
相传清水祖师在清水岩内修行时,有鬼怪用大火将祖师燻得面目全黑,而祖师却是毫发未伤,乌(黑)面祖师由此而来。而落鼻祖师之称,是因为传说每当祖师庙附近有灾难将要发生时,祖师的鼻子就会自动脱落下来,以警示居民与信众。
於清水岩的龙、虎二堵墙壁可见砖雕图腾,正门对联书:为清水,为蓬莱,此地并分法界;是金身,是铁面,入门便见真容。皆为1817年的重修艺术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匾方面,有光绪皇帝御赐功资拯济匾额一面。
艋舺清水岩又称祖师庙,在1787年建立。与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并称台北三大庙门。主祀的清水祖师陈昭应是福建安溪移民从故乡请来,共有7尊,其中以蓬莱祖师最灵,也就是所称的落鼻祖师。相传天灾地变时,祖师的鼻子就会自行掉下来,警告信徒,一直到灾变过去,才又会自行回复。
祖师庙历史悠久,在前殿中门前,有一对粗壮的龙柱;而两侧的山墙,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砖雕图案,是庙中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品。此外,在梁架、石壁、龙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的帝号年代,都是浑厚朴拙的作品,所以祖师庙曾被称为表现清代中期最具特色和艺术水准的台湾庙宇。此庙在日治时代,曾设洲立二中,即今成功中学之前身。
台北市清水岩交通:捷运:板南线龙山寺站
公车:0西、9、11、62、65、205、218、229、231、232、234、242、264、302、601于祖师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