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特色:台湾二级古迹,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从山门、庙埕到大殿后庭、后殿,无论门壁或梁柱皆极尽精雕细琢之美,民众来到艋舺龙山寺可多留意建筑景观和代表意涵。
艋舺(今万华)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而台北第一名刹─龙山寺,就是当地居民信仰、活动、集会和指挥的中心。据说以前有一个人把佩带的观音菩萨香火,遗挂在一棵大榕树上,到了夜晚竟然发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所以信徒就在那个地方建立龙山寺,从1738年(清乾隆3年)开始,到1740年落成。二百多年来,龙山寺经过多次的修建,整个结构是完整“回”字形,在传统的寺庙建筑中,是一种非常尊贵的布局。在广场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较不整齐的部分,已有古老的历史。
前台湾海峡又叫“黑水沟”,风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来压稳船舱,以能安全渡海来台,而这些石板,后来也就用来铺设龙山寺前的部分广场。再来,就可从前殿开始欣赏。首先,可以看到殿前有1918年所制台湾独一无二的铜铸龙柱,屋檐下的木雕、彩绘,也都非常生动。尤其用来支撑屋顶的“网目斗拱”,是台湾寺庙的首次创作。另外,大门左边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国演义故事;右面则有一个八角竹节窗,上刻竹干,是“竹报平安”的意思。由于正门只有节庆祭典时才打开,所以平时都从庙宇左边的门进入,右边的门出来。进到庙里,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诚祭拜、诵经念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憨番抬庙角”的有趣雕塑。天井两旁还有钟楼和鼓楼,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来作为诵经、法会的提醒。
从石阶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值得仔细观赏。进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观世音菩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龙山寺正殿曾被炮火击中,殿堂全毁,但此神像却丝毫无损,所以让信徒更加敬拜。来到后殿和左、右翼殿,会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说“龙山寺是众神的聚会所”,就是说庙内供奉神佛非常多,号称主、附神的有一百多尊,这里可注意后殿殿前的一对人物石柱,造形生动,和一般寺庙以“龙”为题材的石柱不同。此外,左、右殿入口外侧的壁面,有“红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炉上“憨番抬庙角”有相同的趣味性。
龙山寺不仅典藏许多艺术珍品,而且一年中有多次节庆,都非常热闹,不妨前来开开眼界。
营业(开放)时间:上午07:00至晚上10:00。
地址: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11号
大众运输:
1.搭高铁至台北站下-转搭台北捷运至龙山寺站下。
2.搭台铁至万华站下。
艋舺龙山寺旅游
民众来到艋舺龙山寺除了欣赏台湾寺庙建筑文化以外,在每年农历正月15至2月19日都有花灯展览、平安灯等等传统活动,民众来到艋舺龙山寺感受传统活动的乐趣,此外亦可前往华西街观光夜市、艋舺青山宫、西门町、艋舺清水岩祖师庙、红楼剧场和台北市电影主题公园等等台北旅游景点,让民众能在台北旅游得开心又丰富!
简介
艋舺龙山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与西园街交叉口、毗邻华西街观光夜市,是万华的信仰中心,艋舺龙山寺可称万华龙山寺或简称龙山寺,悠久的历史诉说着昔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风华,艋舺龙山寺于清朝乾隆3年(1738年)由泉州三邑移民将福建晋江安海龙山寺观世音菩萨分灵至台湾所兴建,后来虽发生大地震和暴风雨等天灾侵袭,历经修复后风格与艋舺清水岩祖师庙相近,1945年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毁,修复后列入台湾二级古迹,和台北101、故宫博物院、台湾民主纪念馆(中正纪念堂)成为国外游客来到台北旅游风景名胜区。
建筑风格
艋舺龙山寺总面积约为1800坪,坐北朝南是中国古典之三进四合院传统宫殿式建筑,自中轴由外而内是山门、庙埕、前殿、中庭、大殿后庭、后殿,左右护龙、上有钟鼓楼,门壁梁柱极尽精雕细琢之美,结合清代、日据与光复后综合表现的寺庙艺术;艋舺龙山寺庙埕左右两边设有净心瀑布和喷泉水池,前殿的八角藻井和铸铜龙柱是特色所在,大殿也有金柱圆形螺旋状藻井,都是代表台湾传统寺庙特色和格局,民众来到艋舺龙山寺可多留意建筑景观和代表意涵。
祀奉神明
艋舺龙山寺前殿、大殿、后殿可细分许多厅,共供奉约100多尊神明、7个香炉;前殿即三川殿,与龙厅、虎厅合称五门殿。主祀三宝佛、旁祀神像众多;大殿即圆通宝殿,主祀观音佛祖、旁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和十八罗汉;后殿共有天上圣母殿、文昌帝君殿、华陀厅、关圣帝君殿、月老厅,分别祀奉天上圣母、太阳星君、太阴星君、千里眼和顺风耳、水仙尊王、城隍爷、福德正神、注生娘娘、注生娘娘、池头夫人、文昌星君、文魁星君、紫阳夫子、文衡帝君、华陀、月下老人和监名神君等众神明;艋舺龙山寺华陀厅后方的福智大师纪念堂主祀福智大师,而西厢鼓楼的开山听也祀奉开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