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莲寺建于清康熙末年郑氏遗民小祠堂,相传乡民于树下见到一座观音佛像,便迎回供奉,乡民前往问神祈福,非常灵验,清乾隆四十八年,由新竹垦首王世杰捐地建庙,由于当时护城河边种植了许多竹子,所以称为竹莲寺。竹莲寺中古意盎然,墙上还挂有清光绪帝御笔大海慈震。
竹莲寺为新竹地区历史最久的佛寺,与都城隍庙、外天后宫并称新竹三大庙。为新竹地区居民信仰及土地移垦开发,留下历史纪录。寺内保存许多清代古物,尤以正殿三尊泥塑金身观音妈、左右护龙十八罗汉等神像栩栩如生,并保存全台罕见有双龙护边装饰的大海慈云御赐金匾最具价值。1951年整修时,由交趾陶名师朱朝凤烧制正殿龙虎堵交趾陶,采现场直接烧制按装,做工精细、构图纯熟,为当时罕见的大型作品,连同寺内各种彩绘、剪黏与雕塑作品,均提升竹莲寺在建筑艺术上的地位。
位于竹莲寺正殿上方的大海慈云匾额,源自清光绪13年(公元1888年)新竹大旱,知县方祖荫(生卒年不详)祈雨于城隍爷、龙神及观世音菩萨,相传当年观音妈应允降雨后,神像首度踏出竹莲寺绕境,队伍尚未抵达南寮渔港即风雨交加、普降甘霖,特请台湾巡抚刘铭传(公元1836年-1896年)奏请御书颁赐匾额。大海慈云匾额正记录当年新竹大旱历史,样式为金底黑字双龙抢珠,两侧有一对金龙护匾,正面中间则有光绪御笔之宝的御印。
竹莲寺正殿神龛共有3尊观音妈神像,均是泥塑金身、顶戴五佛冠,信众昵称大妈、二妈及三妈,位居最后方的大妈,是竹莲寺建庙之初奉祀的神像,二妈迎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也是清光绪13年(公元1888年)新竹大旱祈雨时,出巡绕境的神像,最前面尺寸较小者为年代最为久远的三妈,已3百多年历史。
正殿左右护龙十八罗汉神像,相传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作者虽不可考,但雕塑形象十分古朴,还曾一度遭窃。但正殿观音妈指示十八罗汉相约出游,3年内必能找回,果然3年后被海关人员查获请回竹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