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堑城迎曦门 新竹文化的象征地标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0-06-05 12:06:41 作者:颜小朵

迎曦门城楼下段称为城座,以条形花岗石石块叠砌而成,城门洞为圆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层城楼原为木构造建筑,现已改为混凝土造,城楼结构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顶部分为歇山重檐式构造,屋脊的起翘短而有力,以显示威武的气氛。

竹堑城迎曦门夜景

 

新竹古名竹堑,于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环植为城,1826年,竹堑士绅郑用锡等人奏请改建竹堑城获准,重新勘定地基,于1827年兴工,筑造周围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砖石造城墙,并建立四座城楼,东门为迎曦门、西门为挹爽门、南门为歌薰门、北门为拱辰门,日治之后因为实施都市街道改正,于1902年拆掉城墙与城楼,只存东门迎曦门。

 

迎曦门城楼下段称为城座,以条形花岗石石块叠砌而成,城门洞为圆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层城楼原为木构造建筑,现已改为混凝土造,城楼结构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顶部分为歇山重檐式构造,屋脊的起翘短而有力,以显示威武的气氛,城门前竖有石碑一座,为竹堑筑城历史的纪录,城门前的广场为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市民广场,是新竹文化的象征地标。

 

地址:新竹市东区东门街

 

大众运输:搭台铁至新竹站下。

 

简介

竹堑城迎曦门位于新竹市东区,竹堑城(新竹古名)是台湾北部第一座石砖城,曾经是北台湾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当时的同知徐治民在竹堑地区环种刺竹,而东为迎曦门(东城门)、西为挹爽门、南为歌薰门、北为拱辰门等四座城门;因日据后因实施都市街道计划,并于1902年拆掉城墙与城楼,至今唯一还留存的东城_迎曦门已被列为二级古迹,周长约为2700米,半圆栱型的门洞为泉州白石所砌成,重檐歇山式的城楼与壕沟一起守护着竹堑城;1999年迎曦门(东城门)广场在文建会以历史空间美化案补助经费下完成改造为市民广场,并将迎曦门(东城门)命名为新竹之心,是新竹市人的精神堡垒。吊桥长约8.3米、宽1.6米,民众可在信义路两旁对应的桥头看见。

 

竹堑城

新竹昔日是平埔族竹堑社番的聚落之地因此旧称竹堑,从1683年台湾正式并入清朝版图,新竹皆归诸罗县管辖,汉人便开始来到竹堑开垦拓荒,渐渐形成客家移民聚落,竹堑城建于1733年至1875年竹堑改称新竹,如今已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东为迎曦门(东城门)、西为挹爽门、南为歌薰门、北为拱辰门等四座城门和护城河坚守着往日竹堑城的安危。

 

迎曦门(东城门)广场

由于迎曦门(东城门)位于圆环内围,为了让民众更接近迎曦门,因此规划了迎曦门(东城门)广场,长型的迎曦门(东门城)广场利用阶梯引导民众并连通护城河两侧步道与都市街廓,玻璃地坪下镶嵌霓虹灯管让夜晚的迎曦门(东城门)广场更加迷人,而椭圆形的环城步道供民众散步,串连着迎曦门(东城门)广场与护城河人行地下道,让您从不同角度欣赏迎曦门(东城门)。

 

新竹护城河(东门大沟)亲水公园

民众若想一游新竹的历史人文古迹,可沿着与迎曦门(东城门)广场串联的地下道到达护城河沿岸,护城河的范围从林森路至“中央”路总长约600米,新竹市近年来还规划了新竹护城河(东门大沟)亲水公园,草皮与流水让市民更能体会亲水的乐趣,加上沿岸的花草树木、植栽以及两处小型的阶梯剧场提供民众户外表演,让新竹护城河(东门大沟)亲水公园成为新竹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在观光价值与历史人文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结束~END
台湾创业长期停留入台证办理
台湾买房流程
台湾健检医美入台证办理介绍
台湾包车旅游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