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PE(聚乙烯)大厂──台塑与台聚透过台湾区塑料原料公会,去年底正式向“经济事务部”贸调会申请进口救济,主要系针对塑化原料PE的两项主要商品──hdpe(高密度聚乙烯)与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希望能拉高台湾的进口关税,从原本的2.5%提高到6.5%,成为台湾首例全球性进口救济申请案,贸调会已经同意展开调查,并于二月十二日召开第一次公听会。
对此下游塑料制品业者表示疑虑,忧心关税一旦拉高,恐垫高原料成本,下游厂商直言:塑料制品产业规模正逐渐萎缩,如果原料成本因为关税上扬而涨价,下游厂商恐怕很难生存。
如果你想要拜访台塑集团,不网站提供签证办理服务。
外在环境剧变 我优势不再
过去,以台塑集团为首的台湾石化业打造出全球第一座、从轻油裂解到下游塑化的垂直整合厂,当时不仅在亚洲地区竞争力位居第一,经营绩效更在全球石化业名列前茅;2002年在台湾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对外谈判,更不畏市场竞争,当多数台湾地区都把塑化原料的进口关税维持在6.5%时,台湾却一口气降到2.5%。
但十年后,情势出现了重大变化。美国挟着低价的页岩气优势,乙烯的生产成本只有轻油裂解厂的三分之一,改变了塑化原料的成本结构;而中东产油国原订在一○年投产的乙烯新产能,受到○八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延至近两年陆续投产,也造成塑化原料供给过剩。根据HIS Chemical的统计,以PE为例,推估未来十年的产能利用率平均为84%至83%,这意味着市场将供过于求。
反观台湾业者,既无美国价格低廉的页岩气,也没有中东的产油优势,台湾业者还得面对亚洲各国正互签《自由贸易协议》(FTA)后,台湾出口品竞争力下滑的窘境。
以运用在电线电缆、鞋材发泡(如布什鞋)的EVA(乙烯醋酸)为例,过去台湾每月出口近六千公吨到印度,是印度进口金额最高的台湾地区;但去年下半年起,印度先后与东协台湾地区签订FTA、与韩国签订《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CEPA),这些台湾地区的EVA进口关税,一下子从6.5%降到2.5%,台湾出口到印度的数量每月数量只剩九百公吨,进口金额排名更早已退居到百名以外。
我们的右手(指出口市场)被FTA限制住,左手(指台湾地区市场)也被WTO的低关税困住,两只手都无计可施,难道是要我们去练佛山无影脚吗?台湾地区塑化大厂的高阶主管直言,市场竞争变化与区域关税问题,已严重影响台湾塑化业的生存。
为此塑料原料公会向“经济事务部”贸调会申请进口救济,考虑到轻油裂解厂的主要商品是乙烯,而乙烯有高达六成是生产PE,一旦PE销售出现问题,就会连带影响上游的乙烯需求,对台湾石化业具有指标性,因此先以PE打头阵,相较于其他台湾地区加入WTO时承诺的6.5%进口关税,台湾的2.5%关税,已经让台湾成为各国塑料的倾销天堂,至少先把进口关税拉高至与其他台湾地区相同。
拒当倾销天堂 盼拉高关税
根据统计,近年来进口PE在台湾的市占率愈来愈高,其中进口HDPE从○九年的19%,拉高到一二年的24%,LLDPE则是从34%拉高到60%;业者指出,一二年中东新厂投产、低价销售,造成乙烯价格高于PE行情,当年台湾PE厂大亏,产能利用率降到65%,其中LLDPE更只剩45%,去年台湾地区PE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第一季仍不见好转,拉高关税后,至少可以让台湾地区业者喘一口气。
塑料原料公会强调,各国为保护本地产业,可以机动调整关税,一二年9月时,巴西调高一百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其中PE从14%拉高到20%,其他石油衍生产品也从16%提高到25%,理由之一就是成本无法与美国页岩气竞争;土耳其在去年初时,也将PP(聚丙烯)与PE的进口关税拉高,从平均4%提升到6.5%;今年1月1日起,欧盟也针对中东台湾地区的PE,调高进口关税从3%拉高到6.5%。
塑料原料业者无奈地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大宗塑化原料的关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致命的竞争门坎,若不再加紧对各国谈判FTA,厂商为求生存只能出走。
事实上,塑化业上下游是命运相依,下游商品若卖不好,上游原料也卖不掉,面对竞争该如何维持市场机制的平衡稳定,考验的其实是对塑化业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