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山路与永福路口的慈凤宫,是屏东市最大、最古老的庙宇之一,草创期约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十一年(1746年),根据清光二十年卢德嘉所着的凤山采访记册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郑麟鼎等人以木材建成殿堂式的旧祖宫,但据林衡道教授台湾名胜古迹调查一文与宫庙志所写,则为乾隆十一年。
慈凤宫的位置面向大武群峰、背倚高屏溪又有大武山为屏障,是所谓的钟灵圣地,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妈祖庙前就可清楚看到大武山的身影。以现今的角度来看,慈凤宫位于屏东市中山路与永福路交叉口,距离屏东火车站不到百米,永福路过去称旧街,屏东市区即是由此向外伸展,从火车站往北望去第一眼就可以看见香火鼎盛的妈祖庙,慈凤宫的位置,就犹如位于城市发展的起点,像一位张开双臂的母亲,呵护怀抱中的子民。
清乾隆年间,凤山县曾在庙内设分支衙门,办理地方民政。道光五年(1825年)由郭先桂发起重修,定名为慈凤宫。慈凤宫曾历经多次翻修,1995年发生一次大火,烧燬前后殿,后来在地方人士募资修护,而扩建至今的规模,整个外观修筑得金碧辉煌,一楼前殿奉祀妈祖,后殿供奉送子观音,二楼为观世音菩萨,三楼则为玉皇大帝。
相传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屏东市区曾受到日军严重空袭,慈凤宫也遭投掷多枚炸弹,但炸弹却没有爆炸,当时逃到慈凤宫的避难者安然躲过一劫,妈祖庇荫一说不迳而走,迄今仍为地方津津乐道的传奇。现今庙内还存有许多古匾、石碑;匾额有三块,一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海上慈云匾,二为咸丰八年(1858年)故曰配天匾,三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海滨砥柱匾。石碑则有七方,计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古碑、道光五年(1825年)龙溪天上圣母碑和清溪天上圣母碑、道光八年(1828年)林氏姑婆祖碑记、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长泰碑记、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义祠亭碑记、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年)晋水天上圣母记碑。
其中以乾隆四十八年古碑最为重要,是记载衙门内官差贪污,请民众合作杜绝之事,具有社会资料价值。多年来,慈凤宫一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加上距离火车站只有五十米,经常是许多游子的心灵寄託,终年香火鼎盛,尤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信徒争相谟拜外,还有来自新竹的信徒组团前来祝寿,年年风雨无间,十分虔敬。
交通:屏东火车站前─中正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