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图片1
非洲大蜗牛图片2
非洲大蜗牛图片3
非洲大蜗牛最初是由日本人引进台湾,原本是要引进食用,但推广效果不如预期理想而被丢弃,由于饲养者众且繁殖太快,现在台湾全岛平地或低山地区随处可见。特别在下雨或早晨、傍晚有露水的时候才出现,故俗名称为露螺。犹记得孩提住在乡下的时候,下完雨出去玩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非洲大蜗牛四处爬行。
它目前是台湾最大的陆蜗,螺塔高但缝合线不明显,壳黄褐色上有不规则的咖啡色条纹。腹足为黑褐色,也有白化的种类(就是俗称的白玉蜗牛)。大部分的非洲大蜗牛壳长为七或八公分,但也可达十五到十七公分。因为它们喜欢啃食植物幼嫩的部位,对农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溼环境中活动,所以喜欢在下雨及夜间活动。夏天或没雨水时,会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假口盖),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然后再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等到环境转好后再出来。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且一次就可以产下三十到七百个卵,繁殖速度相当很快。
蜗牛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寄主,未经妥善处理便食用会对健康造伤害。所以小朋友们若在野外看到非洲大蜗牛,别拿起来把玩,若有触摸,记得一定要在进食前彻底洗手,以免感染寄生虫。
非洲蜗牛小档桉
学名:褐云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 Ferussac(Bowdich, 1822)
俗名:非洲大蜗牛 Achatina fulica 、菜螺、花螺、露螺、陆螺...
分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Gastropoda) ,柄眼目,玛瑙螺科(Achatinidae) ,非洲大蜗牛种。
原产地:非洲马拉加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