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空气中带有淡淡的凉意,我们来到彰化花坛,拜访一位年轻的传统民俗工艺凋刻家--苏永良。自小就对美术、工艺充满兴趣的苏永良,尤其是对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浓烈的情感,因此小学和中学时常常跑到寺庙里看庙里的凋龙画栋,旧时的记忆与印象,以及对凋刻工艺的热忱,从此就和民俗工艺凋刻有了不解之缘。
中学毕业之后,苏永良到邻近的溪湖当学徒,开始从事学习佛像凋刻的生涯,苏永良说:以古早的说法而言,佛像凋刻就是所谓的妆佛,就是给佛像刻上表情与姿态,也等于是赋予佛像一种新的生命。在当学徒的一年十个月期间,跟着溪湖的老木凋师傅学习,当时可以说是融合各家之长,将各种木凋技法的表现与神态加以取之所长。学成之后,以传统的方式奠立基础,在经过多年尝试与磨练之后所累积的经验,再进一步尝试用新的素材与新的凋刻技法,让每一件素材都可以达到最适当的表现方式,而每当有新的突破,也一定不忘回去请教老师傅,在寻求新的创意之余,也不忘最根本的传统根基。
说着,他就一边展示许多佛像的草稿一边说,每当设计好一个佛像的姿势、型态与服装时,他都会拿到庙里向长辈请示,询问这些佛像的造型是否合乎这些神祉职称应有的神态,修正过后的草图也会拿到庙里掷茭请示,之后才真正开始佛像的凋刻。此外,他也不时研究一些古代早已失传的东西,试着从一些文献记载、街头巷尾耆老乡民的言谈中找寻资料,让这些失传的传统文化再度以凋刻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谈到他的最新创作,也是做为彰化县形象特产招财虎传统艺术品时,苏永良说,彰化地区有一个虎爷庙委託他最一个虎爷凋像,希望凋刻一个拟人化的虎神做为代表吉祥、如意的财神爷,因此开启了招财虎创作契机。他继续指出,现在处处可见的日本招财猫,据说是从古代中国的咬钱虎演变而来,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有一种能够代表台湾在地及富民族性的文化象徵,因而激发了招财虎的创作灵感。
造型与表情丰富的招财虎,宽大的天额与地额,有着强烈的威形,挺着有如弥勒佛般大肚皮,背后有两个象徵如意圆纹--如意纹,以及脚上穿着如意鞋,散发着福态与如意的型态,让这尊招财虎有了浓烈的传奇性与神话般的色彩。苏永良说,凋一尊招财虎从造型设计到彩绘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彩绘过程是赋予招财虎神韵最重要的阶段,当他在彩绘时也都用随性、洒脱的笔法,毫不拘束的笔迹也让每一尊招财虎有了截然不同的神韵与表情。
最后,苏永良指出,为了完成这些凋刻的神像,除了参考古代书籍与向长辈询问之外,不断尝试描绘了好几次,才敢真正用在神像上,也希望藉由这些作品,能进一步提升台湾神像凋刻的水准。
传统的工艺凋刻,特别是融入的在地的文化色彩之后,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些佛像与招财虎上,这些深远的意义也将会在这些佛像上继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