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特辑文章详情

台北阳明山公园介绍

来源:去台湾旅游网 发布时间:2011-06-11 11:06:41 作者:责任编辑

阳明山公园位处台北盆地北缘,东起磺嘴山、五指山东侧,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岭,南迨纱帽山南麓,面积约11455公顷。 行政区包括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区,及新北市淡水、三芝、石门、金山、万里等乡镇之山区;海拔高度自200米至1120米范围不等。

阳明山地区早自日据时期即为大屯公立公园预定地, 当时范围包括七星山、大屯山区及观音山等地,此计划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作罢。 1963年,交通观光事业小组曾委托台湾省公共工程局,将阳明山公园及邻近七星山、 大屯山、金山、野柳与富贵角等北部滨海地区,合并规划为阳明台湾地区公园。

 

 

 

直至1981年,经何应钦将军之提议,并由有关单位研究推动,于1985年正式公告实施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计划,并于同年九月十六日及翌年三月十三日先后成立台湾地区公园管理处及警察队,积极推展各项经营管理业务。

 

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
 

历史与人文

 阳明山原名草山,其时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所围绕的山谷地区。 清光绪二十年,草山庄隶属淡水厅芝兰堡;日据时期属新北市、台北市;光复后,于1949年成立草山管理局,1950年,因应地方人士建议,为纪念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改名阳明山管理局。1968年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时,本区部份划入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一名仍沿用至今。

 

早期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因此,硫磺矿产甚丰的阳明山区发展史乃并随硫磺的开采而展开。

 

据记载,明时,商人即以玛瑙、手镯等物品和本区原住民换取硫磺;清康熙年间,探险家郁永河曾渡海来台采访硫磺产地,足迹达北投行义路、阳投公路纱帽桥间之大磺嘴硫气孔区;康熙以至同治,因恐民间私制火药,曾下令严禁私采,甚至定期烧山,对私采者课以重刑;直至光绪年间,刘铭传上奏,硫磺开采改为官办,才再度开禁。

 

采硫开禁后,七星山一带成为主要产硫中心;汉人亦因此逐渐北移,进而开发大屯山山脚及其周围;除此,客家人、福建泉、漳二州人民先后进入本区,辟茶园、种蔬果,农业活动因此兴盛。

 

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广植黑松、相思树,并开辟温泉,兴建公共温泉浴室,为本区初现观光资源利用之始。

 

今日,阳明山区的农业活动已趋没落,代之而起的是极具产业观光功能的花卉栽培等精致农业。

台北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
 


地理位置景观与范围面积

阳明山公园位处台北盆地北缘,东起磺嘴山、五指山东侧,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岭,南迨纱帽山南麓,面积约11455公顷。 行政区包括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区,及新北市淡水、三芝、石门、金山、万里等乡镇之山区;海拔高度自200米至1120米范围不等。

 

四季风情

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因受纬度及海拔之影响,气候分属亚热带气候区与温带气候区,且季风型气候极为明显。

 

春季二、三月是阳明公园传统的花季,并由台北市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阳明公园管理所,配合台北市警察局北投分局共同规划花季活动及交通管制措施,时届,色彩缤纷的各种杜鹃与满山遍野的绯寒樱,一扫隆冬的阴霾、单调,而将大地妆点得分外动人。 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午后时有雷阵雨,雾雨初晴时,山区常可见虹桥跨立山谷的景致,使雨后的阳明山更加亮眼。

 

当秋季来临的十月份,五节芒一片随风摇曳的花海;稍晚,枫红点缀枝头,树叶片片金黄,交织成一幅盛名远播的大屯秋色。 冬季时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阳明山区经常寒风细雨,低温高湿,云雾弥漫,别具一番景致;若遇强烈寒流来袭,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带偶可见白雪纷飞,成为瑞雪覆盖的银白世界。

动物景观

 

 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多样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种动物绝佳的觅食、活动和栖息场所,进而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群聚。

 

根据调查,目前园区至少有哺乳动物18种,鸟类11O种,两栖类21种、爬虫类4O余种、蝶类16O种左右。

 

本区的中型哺乳动物以赤腹松鼠、台湾野兔、鼬獾及台湾弥猴族群数量较多,穿山甲与麝香猫仅偶可见之,而台湾弥猴与台湾小叶鼻蝠更是本区之特有种。

 

以鸟类来说,除低海拔常见的粉红鹦嘴、绣眼画眉、竹鸡和五色鸟等优势鸟种外;少见的台湾特有种—台湾蓝鹊于区内不难见到;

 

每年秋季的十月及春季的三月,因为候鸟过境的关系,是本区鸟种最丰富的月份,尤以赤腹鸫、树鹨最为易见;属夏候鸟的家​​燕、牛背鹭与中杜鹃,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则常见于冷水坑、小油坑地区,而中杜鹃更广布于全区山林。

 

在两栖类动物中,以台北树蛙、泽蛙、长脚赤蛙、盘古蟾蜍等族群量较大;爬虫类中,则以黄口攀蜥、印度蜓蜥、丽纹石龙子、赤尾青竹丝、花浪蛇、红斑蛇及青蛇等较为常见。

 

阳明山地区每届春、夏季之五月至八月,常见炫丽斑斓的蝶群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环境,尤其面天山及大屯山山区之青斑蝶类,更常成百上千地随着气流日日重覆上演着群蝶飞舞的壮观景象;除了斑蝶类外,引人注目的凤蝶,本区亦有多量分布,而以大凤蝶、大红纹凤蝶、乌鸦凤蝶和黑凤蝶较为易见。 夏日的蝉、秋夜的螽蟴和其他数以千计的昆虫,更丰富了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的生态环境。

 

植物景观

 本区维管束植物种类多达1200余种,整体植物社会受火山地质及东北季风之影响深远,冬半季的低温、高湿特质,造成部份原本栖生于2000米中海拔的植物,如台湾龙胆、昆栏树在此有海拔分布的北降现象。

 

本区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类:

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泽地、贮水池为主要分布区,而以水毛花、针蔺、荸荠、灯心草等较为常见,台湾水韭更为本省特有种,且仅生存于本区。

 

包箨矢竹及五节芒为本区草原景观之主要植被,广见于600米以上地区。

 

森林植被则以樟科植物为优势种,如红楠、大叶楠等,其他如杨桐、昆栏树、墨点樱桃亦极为常见。 随着季节的更迭,本区的植物亦会更换多变的外衣,值得您慢慢品味。



地质地形景观

 

 以大屯火山群为主体的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是台湾地区除长白山外,另一个主要的火山分布区,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锥状或钟状火山体,及火山口、火口湖,构成本区独特的地质地形景观。

 

本区喷气孔与温泉主要分布于北投至金山间之金山断层周边;它们的形成,在于地表水下渗地底,被地下热源加热后,再由地壳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特殊景观;区内的大、小油坑、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见到强烈的喷气孔活动;而分布于园区内的多处温泉区,更早已远近驰名。

 

除上述火山及地热活动等景观外,园区内特殊的矿床、壮观的瀑布,及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泻的溪流,亦成为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

 

早期历史溯源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台北盆地早在史前时代就已有人居住;在前一万年到三千年之间,盆地边缘近海地区出现了大坌坑文化,以粗绳纹陶器和发达的磨制石器为特色,当时的人以狩猎、渔捞和采集为生,亦懂得种植谷类及部份水果、蔬菜等植物为食物。 大坌坑文化之后,本区又陆续出现了圆山文化及十三行文化;十三行文化相当于前后,它们已逐渐脱离石器时代阶段,出现了铁器和玻璃制的装饰品以及几何形图案的陶器。 而在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周围的芝山岩、石牌、北投、关渡、淡水、金山等地,过去​​都曾见到史前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石器、陶器,由于阳明山地区亦曾在竹子湖发现石斧、石镞等器物,由此可以推测至少在二千年前本区即出现过人类的足迹,但可能受到附近火山硫气的影响,较不适于居住,以致人类的活动并不频繁。

 

早期原住民的地域分布上,平埔族的凯达格兰人曾居于北部淡水、基隆一带的海岸地区,明朝万历年间,曾有汉人驾船进入本区,并以玛瑙珠、手触和毡毯等物品与凯达格兰人以物易物,换取本区特有的硫磺;一六二六年,西班牙人进占台湾北部,他们除了鼓励汉人移入本区拓垦土地之外,并积极开发当地的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基隆的煤与北投的硫磺,由于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在现实的需求下,北部地区的采硫活动也因此一直延续着。 台湾纳入清代版图之后,大量移入的汉人更加速了北部地区的开发,而位于淡水河口,旧名灵山庙的关渡宫,就是当时为了保佑溯河而上,入山采硫的工人所兴建的。

 

清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大清因福州火药库失火,五十余万斤的黑火药付之一炬,于是便派遣浙江籍的探险家有永河自厦门渡海来台采办硫磺;他沿着台湾西海岸北上,从八里渡河到淡水,再由淡水乘船循河道进入台北盆地,到达北投附近进行采硫炼硫的工作,他在台湾总计停留了七个多用的时间,当其返回大陆后还写了裨海纪游这本书,记录来台时的所见所闻,其内容相当详细,有助于我们对三百年前台湾社会民情之了解。 在台期间他曾随原住民探勘硫穴,对人迹罕至的火山地区景物做了下面的描述:

 

更进二、三里,林木忽断,始见前山。

又涉一小颠,觉履底渐热,

视草色莠黄无生意,望前山半麓,

白气缕缕,如山云乍吐,

摇曳青嶂间,导人指曰是硫穴也。

 

风至,硫气甚恶,更进半里, 草木不生,地热如炙;

左右两山多巨石,为硫气所触,剥蚀如粉。

白气五十余道,皆从地底腾激而出,

沸珠喷溅,出地尺许,揽衣立于穴旁,

则如怒雷震荡地底,惊涛沸鼎。

 

岩石与矿物   

 

由于硫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当时曾吸引部份不法之徒私自潜入山区偷采硫磺以制造火药,清朝恐怕事态扩大引发事端,从康熙到同治将近两百年中,每朝均下诏发布封矿、禁采之令,除派兵驻守外,并于每年的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四次派兵烧山,以重刑严惩仕绝私采硫磺的活动;此情况持续到光绪年间才渐渐改变,先有沈葆祯奏请开禁,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刘铭传正式奏请将硫磺开放官办,于是便设置全台磺务总局,主管硫磺采办事务,至此,采硫事业终于真正开禁;而汉人的足迹也在这段期间自士林、北投沿磺溪而扩散到大屯山区的竹子湖一带,唯本区因硫磺气的影响,土地贫瘠,并不利于种植谷物,故当时入山的汉人,多以烧山种茶维生,将山坡地开辟为茶园,而原本居住于此地的凯达格兰人就在汉人移民的同化下逐渐的消失。


生趣盎然的动物世界

 

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区虽因地形陡峭及人为活动频繁,较不利于大型哺乳动物活动,但复杂的林相仍然提供了许多中、小型野生动物理想的活动、觅食和栖息场所;在生态保护区内台湾猕猴、山猪、台湾野兔、赤腹松鼠、白鼻心、台湾鼹鼠、刺鼠、鬼鼠等哺乳动物活动频繁,活动范围以鹿角坑溪、磺嘴山一带的天然阔叶林与草原为主,其中又以赤腹松鼠最为常见,足迹几乎遍及全区。
 

缤纷的植物世界

阳明山台湾地区公园虽位于亚热带气候区,但受到下面两项重要因素的影响,使本区植被的分布不同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首先,因为后火山活轨的影向,使区内土壤温度偏高、缺钙,且呈强酸性;再者,因为冬季东北季风直扑而下,带来过多约雨量,气温亦明显偏低,致使本区除了拥有亚热带雨林、暖温带常绿开叶林与山脊矮草原等不同的植物带外,甚至连生长于“中央”山脉海拔二十五百米的高山植物亦可在此见到踪影。

目前园区内的植物种类约有一千二百二十四种,其生育环境包括了水生与陆生两种衍生环境,而陆生环境大致又可粗分为芒草原、矢竹林、阔叶林与人工造林等四类。

结束~END
台湾创业长期停留入台证办理
台湾买房流程
台湾健检医美入台证办理介绍
台湾包车旅游报价

在线咨询
商务入台证
就医入台证
台湾注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