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出入瓶安门
2009-07-25
在许多中的老建筑物中,偶而会见到门的形状,不是一般所见的长方形,也不是常见代表圆融及坚毅的拱门,而是花瓶形状的。
年轻民俗工艺凋刻家 苏永良先生专访
2009-07-25
苏永良指出,为了完成这些凋刻的神像,除了参考古代书籍与向长辈询问之外,不断尝试描绘了好几次,才敢真正用在神像上,也希望藉由这些作品,能进一步提升台湾神像凋刻的水准。
集集蛇窑 林清河老师专访
2009-07-25
走进位于绿色隧道旁的添兴窑,园区内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包含手拉胚器皿、生活陶艺、具艺术价值的创作等等,配合目前多元丰富的展览与多元功能园区,展现出生活与陶艺的关係、陶艺与艺术创作的价值。
花东地区找寻古老的部落技艺
2009-07-25
以前,族人都是利用传统手工的竹筏出海捕鱼,但是近年来逐渐被动力胶筏所取代,为了不让如此具有时代特色与文化的竹筏失传,因此社区裡的耆老又开始制作传统的竹筏,同时教导族里的年轻一代,继续让竹筏得以传承下去。
回归部落的自我风格 美卡瓦历斯老师专访
2009-07-25
现在任职于仁爱高农的美卡.瓦历斯老师表示,他从事绘画工作已经将近三十年了,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后来也进入师专就读,我当时是师专的最后一届喔!美卡.瓦历斯说。
书画的文化之美 林权益老师专访
2009-07-25
林老师早期早期居住于台北,长年从事台湾地区艺文活动的推广,后来秉持着对于家乡的情感,遂于四年前回到集集,开始着手从事提升地方艺术文化内涵的工作,配合近年集集镇积极推动文化观光工作。
大井头 台湾平地文明发源地
2009-07-25
大井位置,位于中区民权路与永福路交叉口,开凿年代不详,据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陈文达所着《台湾县志》之记载﹕大井是先民来台登岸集水之重要登陆点,其渡口称大井头。
大井头中心全美戏院时光机
2009-07-25
全美戏院的前身第一全成戏院,于光复未久即由欧家投资兴建于永福路上民权路口附近的旧市区中,捨弃当时其他戏院多设在城外西门路或友爱街等新街区的思维,第一全成却选址于三百多年前荷兰人创建的普罗民遮市镇核心,即清朝所谓府城十字大街的交会口。
鲔在东港
2009-07-25
福田繁雄大师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和台湾海报设计协会人员的陪同下造访了东港,当时即对于东港渔乡的景色以及黑鲔鱼的美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东港也留下了这位设计界大师的踪影,也是福田大师第一座留存在海外的作品。
交织的漂泊与浪漫 日月潭水上人家
2009-07-25
目前日月潭湖面上约有百来户水上人家,每一户都有南投县发给的门牌号码,而目前水上人家也逐渐转型结合休閒旅游,可以在上面钓鱼、烤肉,或悠閒的度过一整天,成为日月潭另一种热门的休憩方式。
原住民皮凋艺术家 姜俊伟先生专访
2009-07-25
我们来到位于部落里的阿岚工作室拜访皮凋艺术家姜俊伟。走进工作室,牆上与展示柜裡挂满着姜俊伟及夫人的皮凋与布织作品,还有许多饶富原住民风情的饰品,颇有博物馆在我家的风味。
一颗水蜜桃的故事 碧湖湖畔心果相传
2009-07-25
因为栽植水蜜桃,需经过许多年才能真正採收,一般而言,第一年植株、次年接枝,第四年至第五年时小生,第五年可以真正採收但是量不多,到了第十年才是真正大丰收的时间,因此,栽植水蜜桃需要付出相当的心力,才可能有第十年的收成。
绿色的灯海隧道
2009-07-25
集集绿色隧道是由名间至集集沿152县道两旁种植的樟树所形成,这些樟树是在1940年种植的,许多都已经超过五十年,是大自然珍贵的资产。如果路过集集,不妨停下脚步,让自己投入绿色隧道的怀抱之中。
小朋友的玩意 快乐的回忆 阿公的古董游乐车
2009-07-25
人的记忆喜欢美好的、有价值的、有怀旧的,每次回味起来都无穷的快乐!阿公的古董游乐车,正向的、健康的、运动兼娱乐性质符合着美好记忆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