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特色: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举办为期8天7夜的大甲妈祖绕境,盛况空前,是台湾最重要的庆典活动之一。
大甲镇澜宫据说是清雍正8年(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庙恭请妈祖神像来台。后因香火鼎盛,于雍正10年(1732年),在台中市大甲区大甲里兴建小祠,直到乾隆35(1770年)改建小庙为天后宫,乾隆52年(1787年)重建,才被载于台湾淡水厅水献中。往后由大甲士绅屡次发起重建并改为镇澜宫。每年农历三月初绕境进香场面浩大,追随的信众无数,各地庙宇均有迎妈祖的庆祝活动。大甲镇澜宫妈祖绕境进香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要增添神像的灵气。每次进香的人数之庞大,规模之壮观,仍是受到海内的学术界和大众传播界的重视与研究。
大甲镇澜宫建筑有前殿、后殿、南北殿、南北室、钟鼓楼等,都布满了人物、花鸟、走兽等石刻木雕,精雕细琢,色彩绚丽。内正殿供奉妈祖,南殿供有贞节妈祖;贞节妈祖即为贞节坊之节妇-林氏。庙前龙柱为精细浑厚的石刻镂雕,屋顶布满五颜六色的人物、花鸟、走兽剪黏,檐下大片雕饰按金,正殿神龛周遭更是富丽,层层叠饰,金碧辉煌,散发出华丽不俗的庄严气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迹、古物多已不复存在,只有几块乾隆及光绪两皇帝所题的匾额较具历史价值,例如乾隆时期的护国庇民、佑济昭灵古匾,光绪帝赐的与天同功古匾,以及诚求立应、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地址:台中市大甲区顺天路158号
大众运输:搭台铁至大甲站下。
重要性
大甲镇澜宫位于台中市大甲区顺天路,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也是外地民众到大甲旅游时,必定的游览之处。大甲镇澜宫最早以前叫做天后宫,现今名闻中外的镇澜宫,在大甲民众的心目中皆以妈祖为依归,大甲人习惯称它妈祖宫,大甲镇澜宫奉祀主神为天上圣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妈祖。
历史由来
大甲镇澜宫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大甲镇最具规模的寺庙,香火鼎盛。于清朝雍正八年间,福建湄洲屿人民林永兴携带家人来台,听过大甲堡定居谋生,遂将随身有湄洲朝天阁天上圣母香火,安奉自宅厅堂膜拜,后来大甲堡每一角落住民都来参拜,地方人士见此盛况便征求林氏同意后择地于现址,并在雍正十年(1732年)兴建小祠,乾隆五十五年冬月,地方士绅发起筹集财力,将原有小庙扩建,且命名为天后宫。
建筑风貌
信众近悦远来,大甲镇澜宫一再增建整修,雕筑得金璧辉煌,呈现今日富丽堂皇的样貌,大甲镇澜宫以吉祥图案搭配庄严的石雕、精致的木雕、鲜少的彩绘等装饰,形成金堆银砌的知名古庙且具权威象征的建筑物,大甲镇澜宫对联、匾额多方,如护国庇民、保国佑民、圣德长垂、帝泽咸庥、保佑黎民、普施恩泽、慈云广覆、慈光普照、神泽苍农、神赐百福、与天同功、佑济昭灵、圣心佑民、功添天下、慈云洒润、神光广昭、诚求立应、庇民护国、德保生民、慈恩广被等等,悬挂在大甲镇澜宫内各个主殿内。
大甲镇澜宫因年代久远,梁柱已见腐蚀,难再整修,因此,地方人士建议,并经该宫董事会决定拆除就地改建于69年5月18日举行动土,新建的镇澜宫殿式和旧的镇澜宫是一模一样,仍依仿照台湾地区固有宫殿式建筑,而在大甲中学旁的文化大塿,宫殿式的建筑,综合文物珍藏,陈列及办理文艺活动场所。
绕境盛况
大甲旅游吸引人之处,就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各地信徒组成浩大的进香团,追随大甲镇澜宫的妈祖到嘉义新港奉天宫绕境进香,进行8天7夜的徒步参拜,这就是著名的大甲妈祖绕境,尤其是绕境进香的回程可说是活动的最高潮了,在一天在大甲镇街上条条马路几乎都挤得水泄不通,且家家户户都会宴客庆祝,不妨前来体验一下那种虔诚与热闹的场面,也有印证信仰的群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