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怀忠祠地处巷道之内,主祀雍正十年(1732)十八位义民之牌位。
雍正十年时,大甲西社番林武力学生等聚众为乱,台湾镇总兵吕瑞麟率兵讨之,屡战而不能克,村庄多受蹂躏,彰化县治因此戒严。是时有淡水同知张弘章者,带领乡勇巡庄,路经阿束社时,遭林武力等人突袭,乡勇大半溃散,张弘章等无法突围。阿束社附近粤人村落居民,据闻长官被围后,即呼庄众,冒矢冲锋,杀退逆番,宏〔弘〕章乃得走免。然而在此役中,阵亡的粤籍庄汉有十八人之多,事平之后,乡人负其尸葬于县城西门外,题为十八义民之墓。
林武力事件平定之后,闽浙总督郝玉麟将此事呈报朝廷,雍正皇帝深表嘉许,每位阵亡义民恤银五十两,并饬令地方官员购地建祠,春秋二祭,以慰忠魂。雍正年间初建的怀忠祠规模不详。乾隆五十一年(1786),祠宇曾因林爽文之乱受损。从1953年重修时所立的牌位文字得知,道光二十五年(1845)曾有一次重建的活动,但规模大小并无记载。另据管理单位彰化市公所所建立的资料显示,同治年间戴潮春之乱时,怀忠祠再度损毁,是故,光绪五年(1879)再次进行修建,于光绪七年(1881)三月完成,此次修建大致形成今日之庙貌。
自1953年重修之后,怀忠祠即因缺乏适当的管理与维护而逐渐破败,后院违章建筑林立,祠院亦遭住户占据使用,整体建筑物因排水不良而极度潮湿。1993年开始着手进行调查、修护工作,于翌年整修完工。怀忠祠的建筑形式与一般民宅出入不大,仅为一单体建筑平面,坐西向东,其整体结构包括前埕、拜殿、正殿、后院,无翼廊,格局单纯,屋顶为双连马背覆瓦屋面,正厅悬有「舍生取义」、「荣迈登瀛」等古匾,目前已鲜有祭祀的活动。